1. 落實華德福教育精神
在人智學的引導下,藉由藝術活動融合課程,建立自然的韻律,呈現生活真實的樣貌,兼顧學生身體、情感與思考的和諧發展,並延伸到團體中的和諧相處與接納,重視學生的獨特性,並提供團體合作學習時的經驗,尊重多元文化價值。
2.主帶老師制
在華德福教育中,主帶老師(班級導師)必須長期帶領同一個班級,並負責主要課程。主帶老師的任務在於運用想像力、創造力與專業來帶領學生,讓學生自在地感受與學習,使之健康地發展心靈的情感能力。
3. 具有呼吸節奏的課程的安排
人需呼吸,生理方能運作,學習亦需吐納兼具,效率方能健康平衡。因此,課程的設計,是一次次有呼有吸的吐納,重視平衡、循序漸進,環環相扣,其分為週期課程和常態課程二類:「週期課程」為固定在每天早上第一個時段進行約二個小時,以每個主題連續進行三至四週的時間;同一科目一年只重複出現二至四次,使學生所學的「知識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「能力」,經歷「重複」、「記憶」與「甦醒」的內在學習歷程。「常態課程」例如手工,藝術等為需要固定持續性的課程,以固定每週一至二次為期來進行課程。
4. 依照四季的規律安排節慶與課程
節慶是人類文化精神意涵的具體呈現,讓學生在節慶中體驗四季的循環規律,在節慶的活動中讓孩童體驗了人類文化所傳承的精神意涵。
5. 藝術活動
在課程中,藝術活動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。回應學生的發展需求,藝術活動、美的經驗是學生重要的精神食糧與情感生活,同時藝術活動是一種「經歷自我」的歷程,教師將盡可能的將藝術活動融入整個課程。鼓勵學生完成每一件藝術創作,則是培養意志力最好的訓練。
6. 教學,非教書
本機構進行教學時不使用教科書,課程皆由老師規劃設計,透過生動的口述、黑板畫與教師本身透徹的理解,激發學生學習意願,並將所學轉換為自己設計的工作本。因此,教師必須將教材內容,互相融匯貫通,也需要將低年段的課程,預先規劃以和高年段的課程相互呼應。
7. 重視個別學生的發展
完整透徹的個案研討幫助教師與家長認識學生個別的需求和進度,進而調整教學與互動方式,其奠基於家長與教師對學生的愛與高度的教育熱忱。
8. 重視個人進程的評量方式
評量的方式,是為了讓學生本身和家長清楚學生學習的進展,並讓教師可以反思下個學期課程設計方向,而不是為了測驗或評定學生的程度。因此評量的重點,在於學生持續學習、發展的過程,而不僅是結果。除了學習成果的展現,教師更透過師生互動、上課反應、工作進展過程、身心發展狀況、與同儕互動等層面,多面向地評估學生學習狀況。
9. 多元觀點的學習
外語的學習,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從更多不同文化角度來理解世界,讓學生可以展開更大的視野。對現代人來說,學習外國語即是學習多元的文化,並促進不同的文化間相互理解的最直接方式。